云关秋:穿梭于星河之间传递人类的哲思|世界观点

2023-02-23 11:53:15 来源:中国青年网

沉着、冷静、理智,是云关秋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。

生命、土地、热爱,是云关秋先生所著《银河之外的星光》诗集的三个关键词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云先生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,整个青春时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度过,虽然上大学时所学专业为理工类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发动机测控,但他深受当时“诗歌黄金时代”浓厚文学氛围的影响,在大学里创办过文学社,并开始写诗而后一直保持挚爱至今。

他爱诗、写诗,却不愿被别人称作诗人。在他心里,诗歌只是一种自我情绪的表达出口,是一种个人爱好的表现方式,与创作者的职业无关。于职业而言,云关秋长期扎根管理文教领域,先后获得过“首届中国管理英才奖”、“首届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奖”、“中国第三届管理创新十大杰出人才奖”等荣誉称号。

这样一个拥有敏锐商业嗅觉、敏感内心情感的人,所创作的诗歌和所著作的诗集到底会有什么特质呢?

云关秋先生

从宇宙视角宏大描绘

云关秋先生在诗歌创作中对银河、太阳、星辰、天空等与天体紧密关联的意象情有独钟,也造就了他站在宇宙层面进行诗歌创作的独特、宏大视角,以及让语言超脱后又回归生命原初激情的梦幻表达。宇宙万物皆有灵性,虽有虚幻有现实,但并不影响他在虚幻与现实之间找寻生命存在的意义。他总是善于将细腻的“小我”内心之情感巧妙地置于“大我”宇宙之无限中拓展描述,由大及小、由远及近,最终又回到土地、江河、山脉、雨水等具有原型意味的元素意象,如诗集中《银河之外的星光》、《牵》、《颂歌》等便是此类作品的典型代表。

心灵漂流在星河,双足却始终笃行于地表。唯有放下好高骛远的心态,才能更好地踏实前行。他这样说道: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让我对宇宙天体有了更全面、更深刻的了解,也让我无论做人、做事还是做诗,都能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出发去对待处理。只要放眼宇宙,便容易感受到生命的渺小和短暂,便容易摒弃浮躁的功利之心回到本真的自我。人生的精彩,在于如何在匆匆百年内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,而这,正是人类进入思考的精妙之处,是诗歌创作不断的源泉。

以哲学沉思凝视人间

本质来说,云关秋其实更像一位哲人,孜孜不倦地用诗歌的形式呈现人类共通的哲学思想,让原本枯燥严峻的思想内容变得温暖动人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式的强大感染力赋予世人更多的力量和希望。从他的诗歌作品中不难看出,几乎每一首都沉淀着理性的思考,闪耀着智性的光芒。他的字里行间不卑不亢,不急不躁,客观看待天地万物、冷峻面对世间浮沉、平和表达内心世界,以温和的基调记录、描绘生命之美,以辩证的心态思考、求索人生真谛。在他看来,宇宙一切,固然玄之又玄、奥妙无穷,可再远的地方,都是我们出发的原乡;再深的奥秘,也比不过可笑又可爱的人间烟火。

或许是受上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朦胧诗的影响,又或许是那特定一代人身上的共性,他的诗素来讲究一种思考的品格,追求一种自省的反思,以哲学道理启迪人从而引发共鸣,如他早期的作品《给我纤索》、《抵抗》、《起飞》等,都具有浓重的反思意味。

采访中,他一再强调:没有思想的作品味同嚼蜡,是没有任何灵魂的。诗歌的精髓在于包含了人类、历史、宇宙共通的永恒性,不会随时空、潮流变化而改变,伟大的作品是不朽的,可以无限期的代代相传、中外相传。

尤其从《知音》、《哲》、《变局》等作品中,虽然直白地反映传统国学和古典哲学蕴含的通俗哲理,但它一定是深刻且不朽的。

诗集《银河之外的星光》

将现代古典精巧融合

云关秋写诗,既注重现代诗歌的节奏美,又兼顾古典诗歌的韵律美。他认为,现代诗歌不止是能在纸上阅读的文字,还要能通过优美的声音来展现。如斯,只有达到语言美、声音美、哲思美,能阅读、能朗诵、能歌唱、能共鸣,才是一首成功的好作品。

读云关秋的诗歌,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其语言简洁、干净,不加多余修饰,表达方面干脆利落、绝不拖泥带水,结构方面追求逐层递进,善用排比、随律押韵,诗句抑扬顿挫,读来朗朗上口,极富音乐之美。

而关于诗歌的韵律,云关秋先生有自己更独到、深刻的理解。他认为诗韵有“三美”:第一重是声音的韵律;第二重是意象的韵律;第三重是哲学的韵律。

诗集中一首最受读者欢迎的《踏海行》,也许可以完美地诠释他的观点及理念:逆风而行撑开双手/双臂之间就是时间的沙漏/深吸一口那劲吹的海风/仿佛把骇浪全吞入咽喉//一个人在海面行走/摇摆成千军万马的节奏/涛声雷滚眼前尽是排浪/仰目向天众星酣睡垂首//踏浪而行触入天海的合欢刹那/御风长歌轻抚老神的亘古额头/渺小为万物归元穹间微叹/强大到沧海一沙从无到有。

这首诗,无论从声音、意象、哲学方面,都体现出他深厚的创作功底和国学底蕴。而在我看来,诗集另一首《归来》存在异曲同工之妙甚至略胜一筹。

让每次灵感变成灵魂

云关秋先生曾做过一个分享:我写诗,头脑中并无一定的题材限制。兴之所至,随意而为。然而,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心理痕迹;都有自己的兴奋点。这是作者独特的生活之路和个人修养的馈赠。

一个人的精神世界,即一个人的灵魂所在,正是一次次的灵感累积。置于文字呈现,即成诗歌作品。所谓思考的人永远在路上,捕捉住在路上的每一次灵感,便是思想的结晶,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。

灵感不是某个或某类人的专利,诗歌也不是诗人的专属。他认为,在今天的中国,诗属于每一个普通人,也属于每一个中国人,就像我们的汉字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一样。每一个中国人,都可以是一个精神上的诗人。

“当诗歌从神坛跌落,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大创作的时代。一个普通的村妇,可以变成一个著名诗人;一个耕耘为生的农民,可以写出非常好的诗。”

简言之,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能否成为诗人,关键在于其能否将脑海中每次稍纵即逝的灵感抓住并记录下来,能否在如诗的生活中做进一步的思考。

《银河之外的星光》书名源自书中的开篇同名诗歌,诗集涵盖了云关秋近40年来各阶段创作的诗歌作品,基本体现出他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,从最早的诗到最新的诗、从他本人最喜欢的诗到别人认为写得特别好的诗,都收录其中,并最终精选80首以飨读者。诗集采用中英文双语出版,以便中外读者都能毫无障碍地共享这一文化大餐。(文/王哲)

标签: